前面的话:这篇文章的主要灵感来自于知名区块链写手黄世亮写的一篇文章证券投资顾问可以推荐股票吗,原标题是《那些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分叉币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价格?》文章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秘鲁)赫尔南多·德·索托 写的《资本的秘密》。不过我不太满意黄世亮在文章中对分叉币等币种价值的观点,故修改之。
下面是正文。
关于比特币的价值,我在《比特币蹦跶16年了,为什么还没归零?》已经描述过,比特币底层价值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对冲法币通胀。这篇文章,将从更高的思想维度,进一步探讨比特币价值的来源。
比特币,一种在许多人眼中“毫无意义”的数字货币,却拥有令人咋舌的高价格。有人将其价格归因于炒作、庄家操控或泡沫,但这种解释过于简单,未能触及比特币价格背后的深层逻辑。本文将从产权的确立、财富的创造以及区块链技术的独特属性出发,探讨比特币高价格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历史案例和经济理论,揭示其价值生成的机制。
一、引言:比特币为何“值钱”?
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最初不过是一串代码和一个去中心化的理念,既无实体资产背书,也无政府信用担保。然而,截至2025年4月,比特币的价格已多次突破10万美元。为什么一个看似“虚无”的东西能拥有如此高的市场价值?答案不仅在于市场情绪或投机行为,更在于比特币所代表的产权革命和财富创造机制。
展开剩余82%二、历史启示:财富源于产权的确立
要理解比特币的价格逻辑,我们需要回顾人类历史上几次标志性的造富运动。这些运动的核心在于通过产权的确立,将原本“无主”或“无价值”的资源转化为财富。
英国圈地运动
在资本主义早期,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将大量无主荒地以法律形式分配给私人。这种“确权”行为将原本无人问津的土地转变为可交易、可增值的资产。土地的私有化不仅催生了财富,还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无主之地因产权的确立而成为财富的源泉。
美国西部大开发
19世纪,美国政府鼓励国民向西部迁移,宣布只要在无主土地上插旗,周围的土地就归个人所有。这种政策将贫瘠的西部土地转变为巨额财富,吸引了无数人参与开发,创造了美国经济腾飞的基础。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通过将国有企业以极低价格卖给私人,完成了从“无主”到“私有”的转变。这些企业随后成为日本经济的核心支柱,造就了一批世界级企业。私有化让原本沉睡的资源焕发出财富的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
回想一下改革开放前,全国人民穷得叮当响,吃饭都成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恢复了部分私有制,土地使用权的确立和企业私有化释放了巨大的经济潜力。无论是80年代的股票热潮,还是90年代的乡镇企业热,背后都是国家资源通过产权重新配置,转化为私人财富的过程。
共同点:这些历史事件的本质是将无主或国有资源通过清晰的产权制度分配给私人,从而创造财富。无论是土地、企业还是其他资源,一旦拥有了明确的归属,就具备了成为财富的潜力。
三、互联网时代的虚拟确权
互联网的出现创造了一个平行的数字世界,同样遵循“确权即财富”的逻辑。以下两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QQ号的财富神话
在互联网早期,注册一个QQ号几乎没有成本,但随着时间推移,稀缺的短位QQ号成为抢手货,市场价格高达数万元。这些原本“无主”的数字资产因被私人占有而成为财富。
域名市场
域名的注册成本极低,但一旦被私人注册并赋予独特性,其价值可能飙升至数百万美元。域名的财富不归属于注册机构,而是归于那些通过确权获得所有权的个人。
这些案例表明,在数字世界中,财富的创造同样依赖于清晰的产权归属。只要某物被明确归属于某人,且这种归属受到认可,它就可能转化为财富。
四、比特币的核心:技术保障的私有产权
比特币的高价格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独特的产权属性。区块链技术通过密码学和去中心化机制,确保了比特币的私有产权不可侵犯。正如李老师所说:“比特币标志着人类第一次用技术保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以下是比特币产权属性的核心特点:
私钥即所有权
比特币的所有权由私钥决定,持有私钥的人即拥有对应的比特币。这种所有权不依赖于政府、法律或任何中心化机构,而是由数学和密码学保障,任何人都无法剥夺。
不可篡改的确权
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确保了比特币的所有权记录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这种技术特性赋予了比特币前所未有的信任基础,使其成为“数字黄金”。
稀缺性与共识
比特币的总量被限定为2100万枚,这种稀缺性由代码保证。同时,比特币的价值还源于社区共识——人们相信它有价值,并愿意为之支付高价。共识的形成进一步巩固了比特币的财富属性。
强大的算力保障
为什么很多模仿比特币的币种基本都归零了,包括很多分叉币。因为这些币种缺乏强大的算力保障,给不了投资者安全感,失去了共识。
正是这种清晰、不可侵犯的产权制度,让比特币从一串代码变成了全球认可的资产。无论它在某些人眼中多么“无意义”,只要它被明确归属于某人,且这种归属受到技术保障,它就具备了成为财富的潜力。
六、反驳与补充:价值与财富的辩证关系
针对比特币价格的质疑,常见观点认为其缺乏“实用性”或“实物资产背书”,因此价格不合理。以下是对这些观点的回应:
稀缺性并非无限复制
有人认为,数字货币可以无限分叉,缺乏稀缺性。但正如评论者“Bo”所言,稀缺性不仅来自技术,更来自共识。分叉币的创建需要技术和社区支持,而共识的形成需要时间和资源,远非“改几行代码”那么简单。绝大部分的山寨币、分叉币都会归零,因为共识是稀缺的、需要巨大成本的。
价值源于需求与确权
空气虽然对人类至关重要,但因无法确权而难以成为财富。反之,比特币通过技术确权,满足了人们对去中心化、安全资产的需求,因此具备了价值。财富的形成需要价值(需求)与产权(确权)的结合。
价格的动态性
比特币价格的波动确实存在,但这并不否定其财富属性。历史上,土地、股票等资产在私有化初期同样经历了价格的不稳定。比特币作为新兴资产,其价格反映了市场对未来证券投资顾问可以推荐股票吗的预期,而非短期实用性。
七、理论启发:《资本的秘密》
秘鲁经济学家赫尔南多·德·索托在《资本的秘密》中提出,财富的创造源于从资产中提取资本,而资本的生成依赖于清晰的产权制度。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拥有土地或房屋,却因缺乏法律认可的产权而无法将其转化为资本。比特币的出现,恰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数字资产提供了全球通用的产权保障,无需依赖政府或法律。
德·索托的理论为比特币的价格提供了解释:比特币不仅是一种资产,更是一种可交易、可分割的资本形式。其高价格反映了市场对其作为“数字产权”载体的认可。
八、结语:比特币价格的未来
比特币的高价格并非泡沫的全部真相,而是人类历史上产权革命的延续。从英国的圈地运动到互联网的域名热潮,再到区块链的确权机制,财富的创造始终围绕着“无主到私有”的转变。比特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产权保障,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不可侵犯”的数字资产。
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共识的扩大,比特币及其衍生资产的价格可能继续波动,但其作为财富载体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正如评论者“七色黑白”所言:“区块链才刚刚开始,现在说泡沫为时尚早。”与其质疑比特币的价格,不如思考如何参与这场数字时代的造富浪潮。
发布于: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