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见习记者关帅康】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正规专业配资公司,我国粮食年产量达1.413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岁稔年丰的背后,离不开高端农机的强力支撑。
2019年,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落地洛阳,开展高端农机技术攻关,并先后取得新能源无人驾驶拖拉机、农机大数据平台等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农机插上“数智”翅膀。
国产农机高端化升级是大势所趋,作为我国农机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又将如何引领我国农机行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聚焦高端技术创新,引领农机装备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装备先行。农用机械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效益,支撑现代化高效农业的基石。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成为发展趋势,对高端化、智能化农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2月6日,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总经理王洪斌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高端农机装备较国外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要以科技为翼、以创新为帆,实现国产高端农机技术突破。
作为我国农机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承担着推动我国农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任。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围绕农机装备领域的重大需求,持续开展智能农机研发、农机大数据应用服务、农机装备可靠性及耐久性检验测验服务等技术攻关,并已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助力现代农业腾飞。
王洪斌介绍,在能力建设方面,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搭建了谷物收获机械粮损、农机颠簸振动等多个测试验证平台,对标国际一流的农机企业检验检测服务,填补国内农机装备检测空白。其中,粮损测试验证平台首次实现我国粮损检测向机械化、自动化转变,减少粮食收获环节损失,实现颗粒归仓。
在智能高端装备方面,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开发喂入量12kg/s以上智能高效谷物联合收割机,打破了高端收获机械被进口品牌长期垄断的局面;并持续突破新能源农机关键技术,发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新能源动力无人驾驶拖拉机,引领我国传统拖拉机向无人智能新能源拖拉机转型。
在数据技术服务方面,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了河南农机云平台,目前,平台上农机数量突破36万台,“云”上累计作业面积1384万亩,记录作业数据18.2万条,助力政府部门补贴平台建设和补贴发放监管,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推动了农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加快打造创新生态体系,强化创新成果落地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落地以来,持续推进技术攻关,完成了多项共性技术攻关、新型高端农机装备研制,填补多个国内行业空白,但其也存在研发回报周期长、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等挑战。
王洪斌坦言,农机产品及设备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产品利润率低,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肩负着布局未来产业新技术的研发使命,取得的多项研发成果正处于市场化应用初期,尚未能大规模转化为收益。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拥有一支130余人的科研团队。其中,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超40%。
“虽然我们持续从国际先进农机企业引进人才,但高端复合型人才数量仍难以完全满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发展规划。”王洪斌表示。
对此,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也提出针对性解题方案。
首先,围绕农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制定专项政策加强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强化创新成果落地。助力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持续突破,高端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数据服务范围规模扩大,以及试验检测服务的熟化推广,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农机装备创新平台。
其次,加强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充分发挥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在创新资源集聚方面的纽带作用和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创新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行业服务组织能力,促进行业开放合作与资源共享,提升集群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打造产、学、研、用、金等多元合力共同发挥作用的创新生态体系。
“未来,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将聚焦高端农机装备共性技术创新,打造农机领域原创科技的策源中心、行业进步的促进中心,进一步实现藏粮于技正规专业配资公司,为现代农机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王洪斌称。